
門窗伴隨著建筑的發展而延伸
門窗博物館設有門窗發展歷程館和當代門窗館。顧名思義,門窗發展歷程館是對我國門窗發展歷程的介紹,分為古石窗、古木門窗、近代門窗三個展示廳。
古石窗大都用來鑲嵌在建筑物的外墻上,既有通風、采光、防火、防盜的功能,又有美化建筑物外觀的作用。我國古石窗大多雕琢得十分細致,圖案豐富多彩,除了具有實用價值外,還有文學、美學和史學價值。
透過這些雕花石窗,可見當時當地的建筑風貌、生活習慣以及民風民俗,古木門窗的雕琢與石窗相比更加紛繁復雜。
我國地域遼闊,文化習俗不一,古木門窗的雕飾呈現出不同的特色:江南地區強調文化內涵,講究情趣,精雅;廣東、福建是商業文化傾向的典范,繁華富麗;山西、陜西等地的門窗,則繼承了中華古老文化的傳統,顯露出一種質樸古雅、忠厚親和的魅力。木雕的內容涵蓋了山水、花鳥魚蟲、宗教文化、戲曲小說等方面。
到了近代,玻璃窗開始用于建筑。玻璃在窗戶的應用經過了三個階段:第一階段,由于大塊玻璃價格較貴,所以用小塊玻璃取代窗紙;第二階段,是利用原有窗棱格子,安裝多塊小玻璃;第三階段,使用大塊玻璃,并改造原來的窗戶式樣。現今,在故宮博物院或頤和園看到的窗戶就是這個樣子。